清代玉工善于借鑒繪畫、雕刻、工藝美術的成就,集陰線、陽線、鏤空、俏色等多種傳統(tǒng)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。并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,加以糅合變通,創(chuàng)造并發(fā)展了工藝性、裝飾性很強的治玉工藝,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。
新疆和田玉傳統(tǒng)所稱的和田玉產(chǎn)于新疆和田,整體品質偏高,因此市場價格也相對其他產(chǎn)地,尤其是的子料。新疆白“子料”外形呈鵝卵狀,一般塊度較小,體態(tài)光滑,質地緊密,顏色以白色為佳,外皮是子料的重要外觀特征。新疆白玉“山料”塊度大,有不規(guī)則棱角,質地也比子料粗,顏色以青白、灰白為多?!案瓯诹稀贝笮〔坏?,多為片狀,表面光滑,常帶有波紋面和大小不等的沙孔,質地細膩、緊密、堅硬?!吧搅魉迸c“戈壁料”在外形和質地上有類似地方,但塊度稍大,顏色較白。
俄羅斯白玉俄羅斯白玉在中國市場出現(xiàn)的時間不長,與新疆白玉在成因、產(chǎn)狀、礦物成分、雜質組分、結構、外觀上頗為相似,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。俄料的子料很少,大多為山流水和山料。與新疆子料的砂眼麻皮坑原生皮和色沁原生皮不同,俄羅斯子料為毛口表皮,皮色也沒有新疆子料豐富。質地方面,俄羅斯子料細膩、溫潤,油蠟性好。俄羅斯山料的外皮特點,包含“糖皮白玉”、“白皮白玉”、“灰皮白玉”。俄羅斯山料產(chǎn)量大,塊度也大,透明度較差,質地不夠細糯,雕刻中易產(chǎn)生崩口。俄羅斯的山流水質地和新疆的山流水基本一致,但在色潤和光澤上還是有所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