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策劃與圖錄制作是拍賣成功的關鍵。征集完拍品后,拍賣公司會針對拍品的特性,根據(jù)不同買家喜好,開展全球招商工作。同時,團隊會對拍品進行高清拍照、詳細描述和研究考證,制作精美的拍賣圖錄。圖錄中不僅包含作品的高清圖像、尺寸信息、創(chuàng)作年代、材質(zhì)等基本信息,還會詳細記錄作品的流傳經(jīng)歷、展覽歷史、出版著錄等重要 provenance(來源證明)。對于像乾隆帝《中秋帖子詞卷》這樣曾以3456萬元創(chuàng)下國內(nèi)書法拍賣紀錄的珍品,其圖錄描述尤為詳盡,往往包含多位的研究論文。
流傳考據(jù)(provenance research)通過追蹤作品的收藏歷史、展覽記錄和出版著錄來驗證其真實性。流傳有序的作品通常更具可信度,如黃庭堅《砥柱銘》歷經(jīng)宋至民國多位藏家收藏,其清晰的流傳鏈條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6。許多重要作品會被著錄于歷代書畫錄中,如《石渠寶笈》著錄的作品在市場上往往能獲得更高溢價,饒介《草書韓愈柳宗元文》就因《石渠寶笈》著錄而價值倍增。
面對日益復雜的造假手段,綜合鑒定法成為趨勢。單國強等建議:"要提高鑒定的準確率,不僅要多看名家的書畫,假的書畫也要多看,了解其造假的辦法"。書畫造假主要有幾種方法:"一是臨摹,臨摹名家的畫,二是在假書畫上蓋真印章,這主要是名家的后代或者學生造假,他們手中掌握著名家的印章。三是將名家未完的畫稿補充完整。四是將書畫拆成2層,下一層按照上一層加以修飾,然后各自裱成兩幅。五是將無款畫改成有款的畫,小名家改為大名家,時代晚的改成時代早的"。
預展階段為潛在買家提供了近距離觀摩拍品的機會。拍賣前,拍品會進行網(wǎng)絡預展和現(xiàn)場預展,前者優(yōu)勢在于不受地域限制,全球藏家均可瀏覽拍品相關信息;后者則讓藏家能夠親眼目睹原作,進行細致的品鑒。在預展期間,拍賣行通常會安排現(xiàn)場講解,回答藏家疑問。對于一些重要拍品,如2025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饒介《草書韓愈柳宗元文》,預展往往吸引大量藏家、學者和媒體前來觀摩。
題款是鑒定中的重要依據(jù),指書畫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、創(chuàng)作年月、繪制地點等內(nèi)容。識別這些由作者題寫的名款,可以鑒定出其書法本身所反映出來的風格。不同時期、不同藝術家的題款習慣各異,如明代畫家吳彬常以"枝隱頭陀"自稱,這與其隱居山林、一心修禪的經(jīng)歷密切相關。題款的字體、位置、墨色等細節(jié)都能提供重要的真?zhèn)尉€索。
風格分析是鑒定核心,需要鑒定者深入研究藝術家的筆墨特點、構(gòu)圖習慣和個人風格演變。如明代畫家吳彬的《五百羅漢》展現(xiàn)的是"一個個奇特怪異,不同流俗的人物形象",其"線條飄動流暢而不輕浮,舒松隨意而不散亂,結(jié)構(gòu)嚴謹而不拘束",這些風格特征成為鑒別其真?zhèn)蔚年P鍵。風格分析要求鑒定者對該藝術家的全部創(chuàng)作生涯有全面了解,能夠區(qū)分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,并識別出藝術家特的"筆性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