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窯,宋代五大名窯之一,在今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,因北宋屬汝州而得名。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青瓷,是古代個官窯,又稱北宋官窯。釉色以天青為主,用石灰一堿釉燒制技術(shù),釉面多開片,胎呈灰黑色,胎骨較薄。
市場上有一些帶“官”字款的瓷器明顯是贗品。宋代官窯瓷器沒有“官”字款,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都是單色釉,另外,官窯瓷器只供使用,所以沒有“官”款是一般規(guī)律。五大窯中定窯有“官”字款,因為它是民窯,專為燒造瓷器,是應該有個標志的。鈞瓷多為花盆宋徽宗喜歡養(yǎng)花,建了一個大花園,花盆多用鈞窯。鈞窯瓷器的特點是釉厚,形成了特有的紋路,叫做“蚯蚓紋”。這種紋路,后仿的瓷器很難做到。鈞窯瓷器上面的編號,從1到10號,1號大,10號小。而后仿的“鈞瓷”,其編號正與之相反。
瓶、罐、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,移動時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。正確的方法是,一手拿住脖子,一手托住底。有的瓶、罐、尊裝飾有雙耳,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,以免折斷或損壞。薄胎器皿,胎薄、質(zhì)輕、嬌氣,移動、安放時更要小心,要雙手捧底,忌用單手,尤其是瓶件,底足小,體型較長,還需防風吹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