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黃究竟從何而得名?簡而言之,在稻田里發(fā)現(xiàn)的黃色彩石。田黃石之所以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地球上,只有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數(shù)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。且經(jīng)過數(shù)來的連續(xù)掘采,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無數(shù)次,田黃已不可常見。古時即有“一兩田黃三兩金”之說,而今已該是“兩”對“斤”了,故田黃的價格漲勢迅猛。
關于田黃石的由來傳說它是: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;是鳳凰鳥蛋所變……據(jù)說還有史書記載:咸豐帝臨終時,賜予慈禧一方田黃玉璽,末代皇朝解體,溥儀不要所有珍寶,只將一枚“三連章”縫在棉衣里。這些的、民間的傳說無疑給田黃石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。
黑皮田:亦名“烏鴉皮”,色澤多為桂花色,外皮如漆似炭,利用此石雕刻作品,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黃色,反差尤為強烈。溪管田: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壽山溪中,或農(nóng)耕露出的石頭,被順手丟入溪中的田石,主要積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,又稱為溪中凍。這種田坑石因久蘊溪水中,石質(zhì)相當靈透瑩澈,色澤略淡,皮層極薄或無蘿卜絲紋。
橘皮紅田為上三坂所產(chǎn)。色素以紅,黃為主,尤以深紅居多。色似紅橘皮,而紅得更深更濃,似紅琥珀,但比琥珀溫婉可親。肌理蘊極細致之蘿卜紋,綿密而欲化。其質(zhì)純優(yōu),凝靈成凍,為田石中色度飽和者。橘皮紅應為正紅田,占田石產(chǎn)量比例中少部分,且材積多不盈兩,故極稀罕。材、形好的橘皮紅被列為田石的。
田黃石必需具備六德(1)細:指質(zhì)地細密,如嬰兒之膚;(2)結:內(nèi)質(zhì)脂密有光澤,手有滑感;(3)溫:與人有相親的寶氣,無火氣;(4)潤: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潤,如露之欲滴;(5)凝:指凝靈,如半透明的凍狀;(6)膩:指肌里油溢,用手稍微盤玩一會就會出現(xiàn)由里往外冒油,如油之欲滴。其他石頭,沒有這種油膩感,更談不上由里向外冒油,油之欲滴了。
田黃素有“易金三倍”之說,因其難覓,價值高昂,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賈以連江黃假冒田黃石。如今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也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,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黃石與某些石種有相似之處的特點,或以次充好,或制假亂真,因此田黃石收藏者加以防備。有關部門在研究田黃的內(nèi)部成份組成中,用某種科學的方法,改變一些石材的分子結構,使其色澤與內(nèi)部結構接近于田黃石,但終究不能溫潤其質(zhì)、絲紋其體,由此可見田黃石的天生麗質(zhì)并非人工所能牽強達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