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白皮松 |
面向地區(qū) |
針葉3針一束,粗硬,長5-10厘米,徑1.5-2毫米,葉背及腹面兩側(cè)均有氣孔線,先端尖,邊緣有細鋸齒;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?qū)捈忓N形,單層皮下層細胞,在背面偶爾出現(xiàn)1-2個斷續(xù)分布的第二層細胞,樹脂道6-7,邊生,稀背面角處有1-2個中生;葉鞘脫落。雄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,長約l厘米,多數(shù)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狀,長5-10厘米。
如采用嫩枝嫁接繁殖,應(yīng)將白皮松嫩枝嫁接到油松大齡砧木上。白皮松嫩枝嫁接到3年至4年生油松砧木上,一般成活率可達85%至95%,且親和力強,生長快。接穗應(yīng)選生長健壯的新梢,其粗度以0.5厘米為好。二年生苗裸根移植時要保護好根系,避免其根系吹干損傷,應(yīng)隨掘隨栽,以后每數(shù)年要轉(zhuǎn)垛一次,以促生須根,有利于定植成活。
選好圃地白皮松幼苗怕澇,育苗地要選平坦、有排灌條件的地塊。重粘土地、鹽堿土地、低洼積水地不宜作育苗地。精細整地,育苗地要深翻整平耙細,施足底肥,如腐熟的圈肥、堆肥。也可將過磷酸鈣與餅肥或土雜肥等混合使用,效果更好。整地前每畝撒施10公斤硫酸亞鐵粉末,翻入土中進行殺菌消毒。土地整好后,做成南北向畦田,畦埂高25厘米,畦寬1米,以備播種。
待幼苗出齊后,逐漸加大苗床通風時間,通過煉苗增強其抗性。白皮松喜光,但幼苗較耐蔭,去掉薄膜后應(yīng)隨即蓋上遮陰網(wǎng),以防高溫日灼和立枯病的危害。久旱不雨或夏季高溫要及時澆水。除草要掌握除早、除小、除凈的原則,株間除草用手拔,以防傷害幼苗。撒播苗拔草后要適當覆土,以防裂縫。條播苗除草和松土結(jié)合進行,間苗和補苗同時并舉。而后要及時排水。
白皮松幼苗生長緩慢,宜密植,如需繼續(xù)培育大規(guī)格大苗,則在定植前還要經(jīng)過2至3次移栽。兩年生苗可在早春頂芽尚未萌動前帶土移栽,株行距20至60厘米,不傷頂芽,栽后連澆兩次水,6至7天后再澆水。4至5年生苗,可進行第二次帶土球移栽,株行距60至120厘米。成活后要保持樹根周圍土壤疏松,每株施腐熟有機肥100至120公斤,埋土后澆透水,之后加強管理,促進生長,培育壯苗。
危害特征:松大蚜成蟲為黑色,蟲卵從深綠色變?yōu)楹谏?,卵在松針上過冬。弱蚜在4月初孵化,為害松針基部。松大岈危害為嚴重的時期在4月中旬-5月中旬。松大蚜成蟲刺吸樹木汁液,可引發(fā)煤污病。1-2年生嫩枝、幼樹是松大蚜主要侵害對象,嚴重時可以造成樹勢衰弱、死亡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