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厚樸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"厚樸入藥部位
植物的干燥干皮、根皮及枝皮。
性 味
味苦、辛,性溫。
歸 經(jīng)
歸脾、胃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
功 效
燥濕消痰,下氣除滿。
主 治
用于濕滯傷中,脘痞吐瀉,食積氣滯,腹脹便秘,痰飲喘咳。
相關(guān)配伍
1、治腹?jié)M而大便秘:與厚樸、大黃、枳實配伍。(《金匱要略》)
2、治療痰飲阻肺,肺氣不降,咳喘胸悶者:本品能燥濕消痰,下氣平喘。與紫蘇子、陳皮、半夏等同用。(《和劑局方》)
3、用于熱結(jié)便秘:配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、以達峻下熱結(jié),消積導(dǎo)滯之效。(《傷寒論》)"
"厚樸用法用量
3~10g。
禁 忌
本品辛苦溫燥溫,易耗氣傷津,故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慎用。
炮制方法
1、厚樸:刮去粗皮,洗凈,潤透,切絲,干燥。
2、姜厚樸:取厚樸絲,照姜汁炙法炒干。
生理特性
1、干皮: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,長30~875px,厚0.2~17.5px,習稱“簡樸”;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,長13~625px,厚0.3~20px,習稱“靴筒樸”。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粗糙,有時呈鱗片狀,較易剝落,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,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。內(nèi)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,較平滑,具細密縱紋,劃之顯油痕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顆粒性,外層灰棕色,內(nèi)層紫褐色或棕色,有油性,有的可見多數(shù)小亮星。氣香,味辛辣、微苦。
2、根皮(根樸) 呈單筒狀或不規(guī)則塊片;有的彎曲似雞腸,習稱“雞腸樸”。質(zhì)硬,較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。
3、枝皮(枝樸) 呈單筒狀,長10~500px,厚0.1~5px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。"
"厚樸產(chǎn) 地
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,主產(chǎn)于四川、湖北、浙江。
相關(guān)論述
1、《中藥學》:燥濕消痰,下氣除滿。 [1]
2、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主中風傷寒,頭痛,寒熱,驚悸,氣血痹,死肌,去三蟲。"
"凹葉厚樸(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. biloba(Rehd. et Wils.) Law)
該亞種與原亞種二不同之處在于葉先端凹缺,成2鈍圓的淺裂片,但幼苗之葉先端鈍圓,并不凹缺;聚合果基部較窄?;ㄆ?-5月,果期10月。 [2]
產(chǎn)于安徽、浙江西部、江西(廬山)、福建、湖南南部、廣東北部、廣西北部和東北部。生于海拔300-1400米的林中。多栽培于山麓和村舍附近。樹皮入藥、功用同厚樸而稍差,花芽、種子亦供藥用。"
"厚樸選地與整地
種植地以疏松、富含腐殖質(zhì)、呈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和壤土為好,山地黃壤、紅黃壤也可種植,黏重、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種植。深翻、整平,按株行距3米×4米或3米×3米開穴,穴長、寬、深分別為60厘米,40厘米、30-50厘米。 [4]
移栽與定植
于2-3月或10-11月落葉后進行定植。每穴施入腐熟廄肥或土雜肥10千克,然后覆土約10厘米,將苗木和枝條適度修剪后,每穴栽入1株,使根系舒展,扶正,邊覆土邊輕輕向上提苗、踏實,使根系與土壤密接,覆土與地面平后澆足定根水。定植深度以根莖露出地面約5厘米為宜。幼樹期間可套種豆類等農(nóng)作物,以利幼樹的撫育管理。 [4]
田間管理
中耕除草:種子繁殖者出苗后,要經(jīng)常拔除雜草,并搭棚遮陰。幼樹期每年中耕除草4次,分別于4月中旬、5月下旬、7月中旬和11月中旬進行。林地郁閉后一般僅冬季中耕除草,培土1次。
追肥:結(jié)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,每年追肥1-2次,肥料以腐熟農(nóng)家肥為主,輔以適量麩餅、復(fù)合肥。每畝每次施入農(nóng)家肥500千克、復(fù)合肥45千克。施肥方法是在距苗木6厘米處挖一環(huán)溝,將肥料施入溝內(nèi)。施后覆土。若專施復(fù)合肥,其氮、磷、鉀的配比為3:2:1。
除萌、截頂:厚樸萌蘗力強,常在根際部或樹干基部出現(xiàn)萌芽或多干現(xiàn)象,除需壓條繁殖的外,其他應(yīng)及時剪除萌葉,以主干挺直,生長快。為促使厚樸的加粗生長,增厚干皮,在其定植10年后,當樹高長到10米左右時,應(yīng)將主干截除,并修剪密生枝、纖弱枝,使養(yǎng)分集中供應(yīng)主干和主枝生長。
斜割樹皮:當厚樸生長10年后,于春季用利刀從其枝下高15厘米處起一直至基部圍繞樹干將樹皮等距離斜割4-5刀,并用100×10-6ABT2號生根粉溶液向刀口處噴霧,促進樹皮增厚。"
拼音Hòu Pò
英文名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
別名川樸、紫油厚樸
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. et Wils.或凹葉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. et Wils. var. biloba Rehd. et Wils.的干燥干皮、根皮及枝皮。4~6月剝?nèi)?,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干;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,堆置陰濕處,“發(fā)汗”至內(nèi)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,蒸軟,取出,卷成筒狀,干燥。
性狀干皮: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,長30~35cm,厚0。2~0。7cm,習稱“筒樸”;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,長13~25cm,厚0。3~0。8cm,習稱“靴筒樸”。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粗糙,有時呈鱗片狀,較易剝落,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,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。內(nèi)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,較平滑,具細密縱紋,劃之顯油痕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顆粒性,外層灰棕色,內(nèi)層紫褐色或棕色,有油性,有的可見多數(shù)小亮星。氣香,味辛辣、微苦。
根皮(根樸):呈單筒狀或不規(guī)則塊片;有的彎曲似雞腸,習稱“雞腸樸”。質(zhì)硬,較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。
枝皮(枝樸):呈單筒狀,長10~20cm,厚0。1~0。2cm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。
鑒別(1) 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;有的可見落皮層。皮層外側(cè)有石細胞環(huán)帶,內(nèi)側(cè)散有多數(shù)油細胞及石細胞群。韌皮部射線寬1~3列細胞;纖維多數(shù)個成束;亦有油細胞散在。粉末棕色。纖維甚多,直徑15~32μm ,壁甚厚,有的呈波浪形或一邊呈鋸齒狀,木化,孔溝不明顯。石細胞類方形、橢圓形,卵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分枝狀,直徑11~65μm,有時可見層紋。油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,直徑50~85μm ,含黃棕色油狀物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